白玛央金,我校纺织与材料学院2008届纺织贸易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考上了家乡日喀则地区的乡镇公务员。
2011年,她成为西藏7000多名驻寺干部的一员,去到离家很远的贡巴强寺工作,从此便一头扎进了尼姑庵,连过年都没有回过家。驻寺期间,她工作务实、勤奋、积极,为寺院和尼姑们解决了寺院加固维修、自来水管道安装维护以及尼姑看病住院等问题,同时,她的纯洁、善良与热情也感动了尼姑们,被尼姑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阿佳”(藏语“姐姐”)。她先后荣获日喀则地区2012年度三八红旗手、谢通门县优秀驻寺干部、优秀公务员和自治区级优秀驻寺干部、2014年西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特别邀请来自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白玛央金作为基层民族团结的优秀代表,受到习近平接见。
白马央金(左三)作为基层民族团结的优秀代表受到习近平接见
美好温暖的大学时光
在来我校求学之前,白玛央金和大多数藏族孩子一样,与外界汉族的接触非常少,她只会说很不流利的普通话,因为文化、语言、心理的差距,她一直认为汉族不好打交道。但是,在我校临潼校区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让白玛对汉族人的看法有了质的改变。在后来的驻寺工作中,当白玛看到寺庙里的尼姑们和她以前一样,几乎和汉族没有交流,也不愿意与汉族人打交道,无法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时,她就通过和尼姑们聊自己的求学经历、成长之路,聊她与汉族朋友、同事、同学的友好感情,在潜移默化中让尼姑们放下偏见。尼姑卓嘎在白玛的帮助下在当地的武警医院治病期间,就悄悄地告诉白玛:“汉族医生真好,和你平时和我们讲的一样。”
2004年,白玛央金考取了我校纺织贸易专业。初来学校的她,普通话很不流利,对于初次离家要和汉族同学相处的白玛来说,对汉族的不了解和语言的障碍让她内心不自觉地充满了距离感和顾虑。但是,希望能与大家交流的白玛还是千里迢迢为不认识的汉族同学们背来了牦牛肉等西藏的土特产。宿舍同学牛方说,刚来的白玛口音很重,内向腼腆,话也不多,但是却表现出希望快速融入大家的愿望,她经常主动找人说话,同学们有了困难,她也会主动帮忙。
在西安的汉族同学氛围中,白玛的普通话进步很快。随着语言障碍的渐渐消除,慢热的白玛开始展现出她的真诚、纯真、善良与热情。
白玛和宿舍同学张志芳是同一天的生日。过生日的时候,整个宿舍都会买来蛋糕,点上蜡烛,举行小小的生日聚会。直到现在,同学们送给白玛的礼物她都留着,白玛将这些小小的礼物都带回了日喀则的家,其中的一个许愿瓶里至今还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你就像一颗星星,虽然光不那么强,但是却带给我们感动与温暖。
在大学学习期间,白玛所在的宿舍就是一个姐姐妹妹的大家庭。大家互相为对方打水打饭,有谁病了,大家陪着她去医院。哪个同学心情不好了,白玛就调皮地站出来,找各种借口请同学吃饭,缓解同学的坏心情和压力。谁月底没钱买东西了,大家就把钱放在一起用。白玛说,有时口袋里只剩几十元钱,她就和同学花几元钱坐着公交车,带着耳机一起听音乐,一直坐到终点再坐回来。有时大家会把剩下的钱买些零食,堆在桌上一起吃。那个时候的时光简单快乐,是她一辈子的财富。
宿舍同学张志芳2014年结婚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工作在五湖四海,她没有将结婚的消息告诉其他同学,怕大家长途跋涉辛苦。但她独独给离得最远的白玛打了电话,希望好朋友能来参加她的婚礼。在大学的时候,两个好朋友有个约定,就是结婚的时候,不管在哪里都要去参加对方的婚礼。白玛答应了。但是结婚时,白玛想尽办法,最终还是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到现场送上祝福。但是,姐妹间的情谊还是在那个美好的约定中延续。
白玛说:能考入西安工程大学是我的幸运,我们宿舍特别好,我从没想过我能和汉族的同学们成为真正的朋友,大学四年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