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发电机(TENGs)作为一种能源和自驱动传感器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由于纤维基TENGs具有灵活、轻便的特点,在能量收集和人体动作传感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然而,目前报道的纤维基TENGs主要集中提高其功率方面,在其实用性(舒适性、耐久性)和规模化制备方面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现有的纤维基TENGs目前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樊威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纳微结构摩擦发电纱线,通过共轭静电纺和环锭纺纱工艺,实现大规模生产,并验证了用于人体收集机械能和运动传感的潜力。该工作以题为“A nano-micro structure engendered abrasion resistant, superhydrophobic, wearable triboelectric yarn for self-powered sensing”发表在智能可穿戴领域顶级期刊Nano Energy(中科院大类一区,IF=19.069)。第一作者为樊威教授硕士研究生陈炜纯,共同第一作者王琪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樊威教授,合作者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翼教授,樊威教授硕士研究生于希晨、罗宇、王维婷和雷睿心。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2.107769
樊威教授带领“智能-功能纺织复合材料”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和全国样板党支部,以“梦桃精神”凝心聚力,聚焦于航空航天、“碳达峰、碳中和”、柔性电子以及安全防护领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其中在柔性电子领域樊威教授团队致力于基于服装人体工效学的智能可穿戴纺织品的创新设计与制备,解决智能可穿戴产品穿着舒适性和稳定性差的问题。该工作是前期工作Adv. Funct. Mater. 2022, 2111121(IF: 19.924),Small 2022, 2107150(IF=15.15,封面文章),Adv Fiber. Mater. 2021, 3(4): 239-250(IF=12.958,封面文章),Adv. Mater. Technol. 2022, 2101618(IF:8.856),ACS Appl. Electron. Ma. 2021, 3(6): 2449-2467(IF=4.494,封面文章),纺织学报, 2021; 42(9):10-16(EI,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的延续。
本论文得到“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用于柔性智能可穿戴的耐湿热高导电纱线的研发)以及陕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PVDF压电纱线增强复合材料的自感知性能研)经费的支持。
近年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聚焦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凝练学科方向,依托省部级科研平台,大力加强团队建设,授牌了组建了10个科研团队。坚持引育并举,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创造条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产出更多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撰稿:王耀武;审稿:孙润军、李云红)